“蚁族”,是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和蚂蚁有类似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今日新闻《重庆兴建公租房 蚁族纷纷回重庆打拼》讨论蚁族们的住房问题,重庆的公租房圆了他们住房梦想;但是这仅仅是很表面的问题,我们希望看到正如文章所说的,蚁族们应从基层做起,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艰苦只是暂时的,经过个人的努力和拼搏,脱离“蚁穴”的一天并不遥远。
2006年,17岁的巫山姑娘陈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大学,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之旅。“只要努力读书,在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就能彻底走出大山。”
6月21日,陈青拿到大学毕业证,从学校返回重庆,再次住进她熟悉的求职公寓,继续求职之路。“虽然也是住的上下铺,但和学校完全不同”,陈青无奈地摇摇头…[详细]
为了省钱,宋欣每天上班都自己带饭吃,“晚上回家把第二天的饭做好,第二天就带到单位热一下。”宋欣介绍,自己一个星期最多花30多元菜钱。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这是宋欣理想的工作,“走出学校后才发现,找工作并不是单凭有能力有学历就可以的。”…[详细]
事实上,近日,“蜗居”、“蚁族”等热门词汇已经在普通网友中成为火爆的流行词,“蜗居引起蚁族共鸣”、“ 80后的蚁族尴尬:滞苦的一代”等相关帖子层出不穷。…[详细]
这部分人主要包括3+1群体,3是指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中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大中专学校和职校毕业在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1主要指重庆从国内外引进的特殊人才以及劳模等各种先进人物中的住房困难人员。
幸福生活,住有所居是最重要的一条。居无定所,生活就不稳定,也就谈不上尊严,谈不上幸福。刚步出校门,买房一下掏不出那么多钱;或到城里打工,收入离买商品房还差老大一截……很难想象,这些人能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配套齐备的居民社区安居乐业。但是,重庆首创的大规模兴建公租房,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详细]
大学毕业的低收入聚居群体。8个月过去了,又一批新的“蚁族”加入,他们中有的是今夏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有的是被重庆公租房吸引而“逃离”北(京)上(海)广(州)的往届大学生。他们的回流,让重庆“蚁族”的数量扩大、居住地更加分散。 …[详细]
微观层面当关注两个命题:一是就业与创业的公平环境,尤其是公务员招考等环节,当力戒“龙生龙、凤生凤”的寻租之弊,有多大能力,就当提供多大的舞台,通过公正的博弈机制,调整个体的社会坐标;二是彰显劳动价值,在初次分配中为底层群体改善生活、改变命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奉献要和收入相匹配,劳动要与报酬相对等,让“蚂蚁”也能进化出飞翔的羽翼。…[详细]
主城“蚁族”的窘迫人生,广大网友读后感触良多,80后活得艰难,真的是宿命吗?本期我们选取了3个80后人物,他们都来自平民家庭,白手起家,成为身家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年轻新贵,希望他们的成长轨迹能给尚处于迷惘中的80后兄弟姐妹们以启示或鼓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