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1:夸大旧车问题
“黄牛”为了压低收购价,故意夸大旧车问题。车主如果不了解车辆残值,可能就会受到欺骗,将高价车低卖。 |
陷阱3:不签旧车购销协议或协议文字含糊
协议是规定双方责任,享受相应权利的法律保障的文字体现。如果不签订协议或协议中字句含糊,那么售出车辆一旦发生任何问题,原车主可能遭受一些损失。 |
陷阱5:啥车都收 不问来历不问质量
“车串串”都是见车就谈价钱,一不问车的来历,二不看车的质量,只管把卖车人诓进来了事。 |
陷阱7:以次充好 用旧发动机旧轮胎
按照相关规定,汽车要更换发动机,必须通过交管部门的审定,而二手发动机也不能进入市场再交易,但是记者暗访发现,在二手车市场汽车发动机的买卖依然存在。 |
|
陷阱2:压低收购价格
即便对一些并没有大毛病的旧车,“黄牛”们也会利用车主不了解旧车市场行情故意压低收购价,让车主蒙受经济损失。 |
陷阱4:旧车不及时过户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后,由于没有及时过户,车辆发生违章或事故后,极易产生纠纷,对于购买二手车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较大损失,将来车辆发生事故原车主也会负一定连带责任。最常见的情况是,车辆售出后罚单还在寄给自己。 |
陷阱6:篡改里程 10分钟六万变两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人之所以不敢买二手车,是因为二手车市场鱼龙混杂,担心自己买到有问题的车,尤其是有些看上去成色光鲜的车子,里程表的数字也很低,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猫腻”。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其实一辆看上去成色比较新、跑得比较少的车,很有可能就是里程表被改过的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