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即将步入职场,缺乏社会经验的你,在求职过程中容易误入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在大多数骗局中,骗子的“高明”和得逞,往往是因为受害人贪心、轻信,以致丧失了起码的辨别常识和防范意识。如果你有预先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仔细甄别真假招聘,相信再深的陷阱也不能把你陷进去。我们借此专题提醒求职者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麻痹轻信,以保证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
敬请关注大渝人才本期特别话题:虎年话维权,职场对对碰!雇主雇员倾心携手,共建快乐职场,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此类的骗局几乎随处可见,通常都是以小广告的形式出现,贴在墙壁、电线杆、电话亭、公交站台上面甚至手机短信,内容都是某某酒店或夜总会招聘男女公关
这里列明一个常见的酒店公关招聘内容:“***酒店高薪诚聘公关人员,年轻男女,体貌端正,性格开放,工作轻松,环境舒适,底薪2000元以上…[详细]
在罗冲围客运站出口处的一个书摊,各种招聘广告牌围着书摊摆放了一圈,足足有六块。招聘内容既有夜总会招聘娱乐公关、私人伴游,俱乐部招聘私人助理、男保姆等,也有建筑工地招聘大工、小工,公司高薪诚聘司机、跟车送货员、接线文员等。招聘广告大都以“高薪”来吸引眼球,某俱乐部招聘娱乐公关,开出的高价是月薪5万~6万元,某公司招聘司机,只需要两年驾龄的B牌或C牌司机,就可以拿到月薪2500~3800元,而有三年驾龄的A牌司机在人才市场的行情也仅仅只有月薪1500~2000元。…[详细]
对于这些书摊招聘广告,求职者是如何看待的?工作了三年的杨先生认为,大部分是假的。“以前留意过,但现在不看,可信度不高。”求职者姚先生也表示,不太相信,“那种招聘与墙壁贴的小广告差不多。”在白云区做生意的吕先生对记者说,“这种小广告看都不敢看,哪里还敢相信,以前很多老乡试过,被骗了钱。”…[详细]
“半年被‘试用’了三次,不签合同、不买保险、不发全薪……什么福利都没有。”当前,找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相当一部分逐步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适应的一个时期。但是,少数用人单位却利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屡屡设下试用期陷阱。对此,大中专毕业生要擦亮眼睛,警惕黑心的试用期陷阱,并依法维权。…[详细]
刚刚从南京师范学院毕业的小韩,通过参加招聘会被一家广告公司录用。按照口头约定,工作前3个月为试用期,公司要看他的表现来决定是否正式聘用他。
【深度剖析】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不论劳动合同是无固定期限的、有固定期限的…[详细]
某地一家翻译中心,因业务发展需要,聘用了5名大学毕业生做翻译员。小王等5名大学生到公司报到的那天,老板承诺试用3个月,试用期月薪250元(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满正式录用,月工资不少于3000元。
【深度剖析】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规定了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等六种情形,以及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等三种情况。符合上述情况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详细]
有人为“犀利哥”谱写了一个曲子《潮人乞丐歌》,有商家把“犀利哥”的一身行头标价6666元,拿来当获取点击的噱头,有模仿秀明星更是以“犀利哥”的造型出镜。犀利哥是个要饭的,没想到还有那么多人向他乞讨一点廉价欢乐,可谓是叫花子中的叫花子…[详细]
在这个国度里,为什么当个乞丐都那么难?一个乞丐红了之后,大家都要去围观,媒体就要迅速的介入,救助机构就要强行的去介入他的生活,却丝毫无视犀利哥的抗拒?
现在,犀利哥告诉熟人,现在走在路上的感觉跟以前不一样了,不敢去垃圾堆翻东西,晚上睡觉的时候也经常有灯照着他。”“老馋猫”无奈地说,很多市民专程到闹市区寻找“犀利哥”,见到他会主动递烟或食物,但好奇的目光和闪烁的相机、摄像机,已经严重影响了“犀利哥”平静的流浪生活,成了一种赤裸裸的软暴力…[详细]
杨丽娟、罗玉凤,以娱乐的精神消费弱者,“犀利哥”不是第一个“牺牲品”。在这个春天,“犀利哥”悲惨的人生故事,被我们这个社会消费了。消费弱者的同时,其实也在消费着内心中的良知。那些聚焦的目光最终远去,对于“犀利哥”而言,这是不是幻梦一场?对于围观者而言,以消遣开始,以痛感结束,只是不知这是不是终点?…[详细]
“犀利哥”的流浪生活已经自成一种生存的体制化,人群和政府人员的忽然干预,只会让他感到不适应甚至惶恐。而对于“犀利哥”来说,现在的乞讨生活虽然过得窘迫,但在这种生活中他却找到了难得的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谁有权决定犀利哥的生活?救助者的突然甚至强制的介入,究竟是一种善还是一种恶呢?因此,无论犀利哥是否是一个乞丐,甚至有心理疾患,在尊重其人格。尊重其自主意愿的基础上,与其对话沟通,让其重新萌发回归平常生活的信心,再让其自主选择接下来的道路,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遗憾的是,犀利哥在我们的救助机制下,生存了这么多年,被漠视着,即便救助站介入了,处理方式依然是简单粗暴的。这就表明,救助部门似乎没有能力实行最好的办法,救助机制存在一个失灵问题。
显然,现行救助机制,除了考虑到硬件投入,就是金钱物质以及人员投入之外,迫切需要软件升级,最根本的是需要引入慈善理念,在充分尊重被救助者的人格平等权之上,以真正从事政府慈善的态度,去激活整个救助机制。
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所说的“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言犹在耳,因此,对于政府来说,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除了任务式的救助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为其提供一个常态化的基本社会保障,以防止更多“犀利哥”居无定所、衣食无着,长期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