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话接线员与那个被遗忘的年代
图:邹乐 文:包怡
“请问要挂到哪里?……好。” 这是长话接线员喻宝琼每天需要重复上千遍的两句话。在90年代之前,老百姓打电话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那时的电话没有自动交换设备,得靠人工转接电话。电话打到邮电局的话务台,你要接通哪里,接线员根据需要把指定的插头插向被叫方的圆孔里,双方才能通上话。
1985年,已经36岁的喻宝琼被调到重庆电信长话科。当时,正值长话业务最红火的时期,重庆的长话通信方式也正从人工半自动向全自动转换中。这一年,重庆长途台移设大坪长途枢纽楼,交换机全部更新为“JT02”型长途共电式交换机。
此时的喻宝琼需要一切从头开始学习。“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普通话,还得熟练掌握地理知识,比如全国的各个行政区划,方便及时挂到对应的地区,并熟背百家姓,以便记录信息时快速准确。”
展开喻宝琼整理的记录本,密密匝匝的笔记写了厚厚一叠,纸页已经翻得有些破损。从业务基本素养,到各地区区号、常用电话号码、常见姓氏……内容十分详尽。为了便于快速翻阅,喻宝琼还细心地一一剪出小角,这样手指一摸就能找到对应的部分......
